• 还原世界最大代工工厂:百亿税收下的孤岛生活

    短短5个月,号称世界“最大代工工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仅其在深圳的园区就接连发生了11起员工 跳楼自杀事件,9死2伤,令人震惊。有人因此更加指责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但也有人说它管理相当规范。有人说这是产业链末端的无 奈,还有人则把原因归结为新一代农民工的脆弱。分析已经汗牛充栋,但真相却依旧模糊。基于此,早报记者深入到富士康深圳园区内外,广泛接触富士康员工以及 各方人员,力求用一种平实的视角呈现富士康深圳园区及其员工真实的生存、工作和生活状况。

      【核心提示】

      自成系统的“封闭王国”,无所不在的保密制度,苛刻严厉的惩戒机制,内部优先的申诉、求助机 制,不仅使富士康成为一个与外面世界隔绝的“孤岛”,也使每个员工在内心深处都构筑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宇宙”,它的能量和压力只有在自我体内循环,沉 默、寡言、默默忍受——不习惯于与他人交流,更不善于向外界求助,直到有一天再也无法承受。

      早报记者 李克诚 发自深圳

      今年5月,深圳龙华富士康工业园东大门口,保安站在刷卡机前。 IC 图

      高高的围墙和铁丝网,筑成了一个“富士康王国”。庞大、富有、神秘,是富士康留给“外面”世界的人最直观的印象。

      这里是深圳市宝安区,作为深圳的战略腹地,这里与紧邻的东莞市相似,支撑起整个区域经济命脉的是那些以数量庞大、出口为主的代工制造企业。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企业之一。1996年初,富士康在宝安区当时仍一片荒凉的龙华镇油松地块选址,建起了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区。这块 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目前已有员工30多万,成为富士康在国内20余个城市布局的最为重要的基地。

      几乎每个定居在深圳的人都深知富士康对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它的产品出口量占深圳外贸出口的22%,每年为深圳创造出超过百亿元的税收。按富士康 科技集团自己的说法,它力争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力推手。

      在外人眼里,富士康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堵高高的围墙,严格的门禁、安检制度,将其员工以外的其他人隔离在外。你进不去,也出不来。今年以 来,接连发生的11起员工跳楼事件更是为这个“围墙内的城市”增添了无数的神秘和诡异。

      无论是网民的责难,还是媒体的评论,多数人的批评均是建立在他们“想象中的富士康”的基础上:很少有人真正走进富士康,一睹其真面目。日前,早 报记者潜入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区内采访后发现:富士康内部的诸多员工对他们就职的公司也并不了解。在他们眼中,富士康有着太多的神秘。

      “富士康城”唯一通行证

      员工们吃饭、进入部门或宿舍、上下班时间甚至加班时间的记录,都与这个小小的胸卡相关。它会自动捕捉该员工在一天内的工作或生活的信息。

      每天早晨7点左右,浩浩荡荡的数万人大军,身着整齐的工作服,步履飞快地穿越马路,从四周的宿舍向富士康龙华厂区不断围拢。当成群的男男女女走 在马路上方的人行天桥时,你能感受到整个天桥都在发出有节奏感的颤抖。

      这是上班时间。年轻的员工们须列队刷卡进入厂门。尽管龙华园区有近10个出入大门,但每个门前,排队的人仍显得异常拥挤。

      员工们拿出含有IC磁卡信息的胸牌,贴近一个读卡器,读卡器会显示出绿色,获准通行。否则,读卡器会显示为醒目的红色——这会引来值班保安的警 觉。异常者会被“请”出,甚至会被盘问、搜查。

      今年5月,多起跳楼自杀事件发生后,富士康的安保系统再次升级,除了读卡器外,还增添了语音播报器。有人靠近设置了仪器的通道时,语音播报器就 会自动播报:“进出请刷卡……”

      这张贴有员工照片、印有编号的胸牌(门卡)成为识别员工身份及相关信息的唯一凭证:吃饭、进入部门或宿舍、上下班时间甚至加班时间的记录,都记 录在这张胸卡上。它捕捉了该员工一天内的工作或生活的信息。

      不同部门员工的胸卡有着不同的权限。一个部门的员工,只能进出园区内的公共区域(如食堂),以及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特定区域。

      除了进出大门的门口设有保安外,富士康还会在重要的岗线设置保安人员及读卡设备。据富士康内部员工介绍,有的部门设有四线门岗甚至五线门岗,每 进入一个递进区域,就要刷卡一次。

      除了员工,富士康每天还有大量的来访客户、供应商、应聘人员及车辆。这些人必须在特定的门岗,按照严格而复杂的流程,申请入厂的特定“通行 证”,并接受保安及警勤人员的监督甚至搜查。负责任的保安人员有时候甚至会跳上车辆,仔细盘问检查车上的人员。

      强悍的保安力量

      “千万别小看保安,他甚至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他可以开除你。”

      “在富士康,有三种人不能得罪。”新晋的员工总能从相熟的老乡或学长那里得到一个生存秘笈,“老大、保安和人资。”

      “老大”是指员工的直接主管,如: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基层员工的线长、组长等基层管理者,他(她)掌管着员工是否经常挨骂或者能否被公正对待; “人资”是人力资源部(处)的简称,它掌管着员工的考勤,如请假能否被批准,往往最终的决定权属于人资的人员。

      在富士康的正规场合及书面用语中,“保安”会被描述成“警勤人员”。这是一支直属于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以及另一副总裁的独立力量。它不受其他部门 的制约或管控。在外界眼中,富士康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其“半军事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维系这种威权力量的,正是这支作风强悍的保安力量。行伍出 身的“执行力大帅”郭台铭一手创建的富士康集团,带有明显的郭氏风格,强调纪律、秩序,被渗透到整个公司文化的血液中。

      保安的月收入约3000元,明显高于一线的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甚至也高于那些“新干班”(新世纪干部储备班)的员工收入。

      “千万别小看保安,他甚至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他可以开除你。”一名富士康员工对早报记者说。譬如,下班后,员工走出工作岗位或者大门后,保安 有权拦住一个“可疑员工”对其进行检查、搜身。这时,有经验的员工总会非常顺从地配合,否则有可能会引发冲突。在网络上,诸如“富士康保安殴打员工”的传 言及视频屡有出现。

      在上班的时候,保安可以对那些“不顺从的员工”进行盘问、检查。通常的结果是,这名员工会迟到,而多次迟到将面临除名的危险。

      富士康的《员工守则》上规定:“禁止员工携带可拍照手机、智慧型手机等进入三线门岗(各厂房门岗)。”一旦发现有员工携带个人电脑、光碟、U盘 等存储设备或者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进入厂区或办公场所,保安也有权将这些人员“揪出法办”。一位员工称,哪怕是误带这些物品,只要在检查前,没主动申报, 就有可能被开除。

      但在一系列跳楼事件发生后,保安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没带厂牌或误入园区,很可能会遭到保安的毒打,但现在基本很少打人,大多是把人 “请出去”。

      “开除”是富士康对员工最严厉的处罚。它导致的后果是:该员工不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无法获得因工作多年而应得的经济赔偿金,甚至还将会被富士 康永不录用。

      早报记者翻阅富士康内部的《员工手册》发现,这份100页正文的小册子中,其中“员工奖惩”一项就多达16页,其中多数为惩戒性的条款。在这些 条款中,员工可被富士康开除的理由多达85个,如:未经许可,私自在厂区内使用无线设备上网者;不服从保安正常检查与指示,致发生冲突者,等等。未佩戴胸 卡而强行进入厂区或集体宿舍、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也是被开除的理由。

      “在社会上再调皮捣蛋的小伙子,到富士康后,都变得很乖。”富士康一内部员工说,“只要是在园区内,如果与人家吵架,不管他吵得多凶,就是不敢 碰对方一下,不敢打架。”这名已入职3年的员工说,他从未见过有员工在厂区内打架。按规定,一旦发现打架行为,参与者就将被开除。

      无所不在的保密制度

      新入职的员工须和公司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定,甚至连自己的薪资水平也要保密。

      走进富士康园区,陌生人通常会变得手足无措。龙华厂区3平方公里的园区没有一个平面示意图。园区被划为10个区域,每个区域用英文字母如“A 区”“B区”来命名。每幢大楼(包括办公场所与生产场所)都以诸如“G5”这样“英文字母+数字”的抽象符号来表示。员工通常只清楚自己工作及住宿的区 域,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住宿区域并不了解。

      富士康各公司也多是以英语缩写字母来命名的。据了解,目前富士康约有10多个事业群(事业群是富士康自己创设的概念,每个事业群是不同的法人, 近似于通常所说的“子公司”),其中9个事业群的名字是英文缩写命名,如PCEBG、CMMSG、CCPBG、CNSBG、IDPBG、SHZBG、 WLBG、NWIWG、TMSBG等。而每个事业群下面还细分为多个部门,部门也是用英文缩写字母来命名。

      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过两年、现已离职的员工,仅能对自己所在的事业群及部门的名称作出准确解释,而无法“翻译”其他事业群及部门的含义。在他看 来,富士康之所以用艰涩难懂、令外人费解的英文缩写来命名各个部门,一方面是正规化,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是使外界的人及其潜在的竞争对手难以迅速打探 到各事业群及其部门的含义及所负责的领域,“相当于提高了保密的门槛。”

      “保密”是一把随时悬在基层员工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员工入职须和公司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定,甚至连自己的薪资水平也要保密。遇到有人泄密 薪资的,则要“主动检举并积极配合调查”。稍有违反,则被认为“泄露公司机密”而除名。

      每位员工必须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要有极强的保密意识。譬如,在厂区、宿舍内不能随意收发电子邮件;若要收发,需逐级申报至最高层,经批准后,才 可开通权限,而每日收发的邮件数量也会有严格的限制。此外,员工不能私自接受媒体的采访,否则会受到处分。

      一位在IDPBG上班的员工介绍,该事业群是苹果公司的全球唯一代工工厂,这个事业群的车间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无铁车间”:员工进出车间都要经 过异常严格的安检,不仅连一元硬币也不能带进去,甚至连女员工也不能穿含有铁质的内衣。

      被视为开启富士康“跳楼门”的是孙丹勇,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富士康,2009年9月,IDPBG的孙丹勇因为交其保管的一部苹果 iPhone第四代N90产品样机失踪,而遭到公司内部调查。最后,孙丹勇从12楼纵身跳下,以证清白。自杀前,孙丹勇向好友透露,曾遭保安的殴打。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有时候也可能为保密所利用。富士康内许多普工的宿舍里,同住在一起的舍友,彼此连姓名也叫不出。他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员工们解释,虽同住一个宿舍,但有人上白班,有人上夜班,每个人都分属于不同的事业群,彼此的生活没有交集。而且,这里的流动性很大,有的人走了,空出的 床铺会被另一个“新来的”所占据。

      生活在抽象符号宿舍与厂房的富士康员工们,上班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下班面对的是熟悉的陌生人。厂房—食堂—宿舍,周而复始单调的生活,看到的 别人就像自己,疲惫、劳累,满眼的乏味。

      投诉与求助“内部优先”

      在富士康也是内外两个独立的系统。例如:火警、匪警、派出所、医疗急救、安全生产等公共服务部门的电话,富士康一般均会分为“内线电话”与“外 线电话”。

      “有一天晚上,我拨打110求助。接电话的竟是我们公司内部的安保人员。这令我大为吃惊。”富士康的一位前员工说。后来,她才知道,不仅富士康 鼓励员工及管理者使用集团内部的手机“短号”(5位数字,相互间通话免费,但外面的人无法拨打),而且110报警求助等公共服务电话也是“内部先受理”。

      在富士康厂区内的宣传橱窗处,到处张贴着的一系列宣传图文资料。无论是员工对食宿有意见,还是对自己的加班时间、薪资波动有异议,均有多种申诉 的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申诉的渠道几乎全为公司内部的受理途径。如,与自己的直接主管面谈,拨打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甚至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集团 总裁反映。根据富士康内部规定,所有的投诉、举报、申诉必须实名,而匿名的反映不被受理。

      这种看似健全的投诉(申诉)机制,在员工眼里,更多的是徒有其表的“纸面上的权利”。“我不可能直接向自己的‘老大’反映他对待下属态度粗暴 吧?即使向他的上级投诉,‘老大’仍然很容易就知道是谁反映的,那我以后还要不要在他手下混了?”一位员工说。

      甚至连一些公共服务部门的“常用电话”,在富士康也是内外两个独立的系统。例如:火警、匪警、派出所、医疗急救、安全生产等公共服务部门的电 话,富士康一般均会分为“内线电话”与“外线电话”。换句话说,在富士康内部,有两个110、两个120、两个119,等等。

      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拨打110时,只能你提起办公(宿舍)电话,最先接通的一定是“内线110”。一位员工说,他当然有办法拨打外部的 “110”,但他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除了保安会质问你为什么不先告诉他们外,还要受到直接主管的盘问与非难:“你居心何在?”

      也正是因为这种“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的习惯模式,常常导致基层员工在遇到问题时,要么寻求内部系统的渠道解决,要么只能默默承受。一位富士康 员工说,前者是一些刚入厂的“菜鸟”的做法,“吃过多次苦头”后,他也会“默默承受”了。在最近发生的“第十跳”的案例中,据深圳警方披露,经历两次失恋 打击后,南某赌博欠下数千元赌债。他与工友打架后,雇请社会上有劣迹的人员出面教训对方,但反遭对方敲诈勒索。若这一细节属实的话,至少说明“自力救济” 在富士康内部颇为流行。

      孙丹勇事件也一样,在重大失窃事故发生后,他也并未拨打外面的110报警,而是由公司内的保安人员对其展开调查。这不仅有违社会的通常做法,也 难以平息外界对富士康的种种质疑。

      “九连跳”发生后,记者曾联系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人员。对方称,没有发现富士康在用工、劳动者超时加班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主管 部门因此不便干涉企业内部的自主管理权。——这个说法其实也代表了此前政府部门对富士康监管的普遍心态。当富士康依靠其内部的纪律、规定和制度“解决”各 种纠纷与分歧后,“外面的”的各种公共力量自然有缺位的理由。

      投诉是如此,求助也是如此。5月份以来,密集的“跳楼事件”也让富士康开始更加重视员工的心理问题。公司开通的关爱员工的热线、心理咨询热线 等,也是集团内部的号码。

    《东方早报》

  • 《南方周末》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做调查:这是一代工人的命运!

    在许多打工仔看来,加班多的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他们生产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子产品,却以最慢的速度进行着自己的财富积累。办公系统的公用账户密码被设成以“888”结尾,像很多生意人一样, 他们喜欢这个数字。但是他们中或许鲜有人知道,是自己的双手保住了国家的“8”,而他们每天去加班,去买彩票,甚至去买马,却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8”
      我认识两群年轻人。
      一群是与我一样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象牙塔,与图书馆、湖光山色相伴。另一群工作在钢铁机器,巨大货柜,有无数繁杂精密生产环节的厂区里。这群 人总是把他们的上级叫做“老板”,互相之间哪怕不熟也要大声用粗口唤作“屌毛”。
      在富士康潜伏28天后,我走了出来。我一直试图把这两幅图景联系起来。可是很难。只是这两个地方生活着的人们确乎有着相同的年纪,相同的青春 梦。
      我的潜伏,起因于南方周末对富士康“六连跳”系列自杀原因的调查。编辑部很快发现,南方周末的记者们均因年龄较大无法进入只要20岁上下年轻人 的富士康工厂。相较而言,不到23岁的我,很轻松就被招入了富士康。
      28天的打工潜伏,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并非因为明白了他们究竟为何而死,而是知悉了他们如何活着。 阅读更多…

  • 王江民:传奇一生

    他,三岁因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身残疾,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校门,二十多岁在一个街道小厂当技术员,三十八岁之前还不知道电脑为世间何物。就是这个无论从哪 个角度说,都从未受到社会眷顾的”弃儿”,今天却被誉为中关村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知识英雄,中国软件业界中的奇才,国际上都赫赫有名的”杀毒王”。他就是王江民。
    王江民走出的人生第一步就非常沉重。他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家庭,从记事起王江民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小儿麻痹症给他留下了一条病腿。他只能看着小朋友们在楼下尽情地欢呼跳跃。

    王江民:我自己只能在家里的窗户上,在楼上看着楼下的人群。然后用一张纸撕成一些小条条,然后,拧成一些转转儿从楼上往下扔,看着转转儿一直飘到楼下去,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比较喜欢学无线电搞半导体收音机。从矿石收音机一直到晶体管收音机,一直到双波段收音机,一直到无线电通迅,一直到电唱机留声机。这些东西我全都自己搞出来过。搞得还比较好也全都是自学的。

    1971年他初中毕业,没有上过一天高中的他终于在一家街道工厂找到了工作。
     
    那时候,王江民只是不满足于当工人,想当好一名技术员。凭借自己的刻苦和钻研,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由于王江民在当地树立了身残志坚的榜样,还被授予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长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诸多的称号。几年后,他被调到了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光机电设计和工控软件设计。
     
    王江民:我最精通的就是机电行业。搞了几十项机电行业的新产品和技术革新。当然那些项目都很大,大机床、大设备都很庞大也非常地沉重。那么,后来就是慢慢大家对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认识。我那时候从纯机械到电子一直到电脑。因为我还不懂计算机呢。那时候我也没有学过,学校里也没有电脑,那时候我们国家经常有人出国回来后做报告说:国外电脑怎么着,说美国电脑怎么着、怎么着,以后整个社会整个工厂生产全都是自动化电脑控制的。把电脑都说神话了。那时候就感觉到。我是搞技术开发的,也许搞产品设计的也是搞技术的,如果不懂电脑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已经搞了十几年的机电技术,所以又开始学点儿电脑,那时候已经三十八岁。
     
    就这样,38岁的王江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项新的事业。很显然当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那时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学会使用计算机。
     
    王江民:我自己开始学习电脑的时候,开始对电脑有初步认识的时候。是单位的一”IBM”。那么,现在想那个档次就是”186″。后来单位的电脑看得太死了,任何人不准动。学的时候还得偷偷摸摸去学几下,动不了几下让领导看见还得挨批评。那就是后来感觉到不方便,那怎么办呢?就干脆自己买一个。那时候刚刚社会上有一个”中华学习机”咱们国家第一批生产的电脑叫”中华学习机”。接着第二年就买了一个PC机也是国产的。
     
    就是这位今天拥有正版用户最多、市场占有量最大的KV系列杀毒软件的发明人,有谁能够想到,当年王江民凭着自学的电脑知识,开发的第一个软件竟是被儿子逼出来的。
     
    王江民:那时候,我儿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学校整天让家长出题,出的题也得符合逻辑。一天出五十道口算题,你不能说二加三等于几?二十加三十等于多少?你也得简单考虑它的逻辑性,也不能随便的出,应付,那不行。但是别看这五十道题,这五十道题出来后,你好好地考虑这五十道题,挺费事儿的。也挺费时间的。所以我干脆就编个程序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然后一打印出来就几百道题、几十道题。
     
    本来只是为了应付儿子,无意间却成为风靡全国的教育软件。在别人眼里,王江民是个天才。其实他只是个爱较真的人,每逢进入自己陌生的领域,他一定要刻苦钻研后征服;每逢遇到问题,他一定要归纳总结后解决。哪怕是不吃饭不睡觉。
     
    王江民过去的同事严绍文:他是很多方面的专家,你看他是咱们国家的光学专家,可能他的专利到现在还没有多少人能超过他。他是光学专家、他是机械专家。我有时候觉得在我们这个小厂子,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怪才。怎么王江民学什么他都行,学什么都比别人强。我觉得很奇怪呀!到我们这个(电脑)行业,我想肯定赶不上我了,其实他比我不知道强到哪去了。真是这样的。我觉得他最大的贡献可能就在这就是以前,在他研究之前做病毒的。也有但是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不是。他善于把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从具体的东西到一些抽象起来,这种东西我觉得这也是很可贵的事。
     
    正是王江民这样的”较真”,为他自己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新的机遇,也让他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在工作中,他开始发现计算机老有病毒出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当王江民的杀毒软件从KV6迅速升级到KV100,一位电脑经销商跟王江民商量,你能不能别再送了,我帮你卖吧。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江民的产品被卖到了中关村,杀毒软件KV100一炮打响。软件经销商们纷纷到山东向王江民申请许可经销权。

    做技术出身的王江民初涉商海就被骗了,被他独家许可的这家软件经销商并没有兑现合约。虽然kv系列杀毒软件卖得很好,但是王江民没有拿到应得的转让费。
     
    王江民:我就发现有些商人,他挣了那么多的钱。这点小钱他都不给开发人员。所以他也太奸滑了。商人也太不象话了,所以我的KV300就不再许可给他。觉得这种合作不长久。他赚了那么多的钱,到现在还欺骗我。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就不跟他合作了。

    毫无疑问,众多的客户看好的是”江民”产品过硬的杀毒技术。但是,这过硬的技术也惹恼了假冒产品的仿制者和设计电脑病毒的人。他们开始用恶毒的手段攻击王江民。圈里人都知道中关村有过专门针对他的”倒王运动”。
     
    中关村是创业者的硅谷,也同样是他们的麦城。因为无限的商机和激烈的竞争如影随形。书生气十足的王江民和他的公司在竞争中吃了不少亏,遇到明争暗斗的事他就气得拍桌子瞪眼睛。当别人问到他对某某人的看法,他会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人不可交,我可不愿意理他。”接触他长了会觉得,他性格中很多地方不像商人,不够圆滑、不够狡诈。

    王江民:按照我的性格我是学不会的。肯定是学不会的。我只有靠我们自己的技术,靠我们产品的技术含量,靠我们市场服务含量,来争取市场。来争取客户。但是这样可能比较累一些。
     
    除了技术,王江民的信誉也是让他在商战中制胜的利器。就在对手以咄咄逼人之势蚕食杀毒软件市场之时,王江民推出了新一代杀毒软件KV3000。连邦公司一次性定货8万套,价值550万元。这相当于国内一流的通用软件公司全年的流水。这家公司做这笔生意,凭的就是王江民的信誉,他们认为王江民这三个字最值钱!王江民总结的商场原则是:做生意也跟做人一样,不能太贪。他给经销商的销售额分成经常超过经销商自己的想象。
     
    王江民:其实我最喜欢做的还是开发软件。最喜欢做的是怎样把一个病毒去杀掉,就是说怎么样使你亲手做的软件,在整个社会上去杀那些计算机病毒。去拯救那些被计算机病毒侵害的计算机。最头疼的也就是说这个公司需要非常好的策划,出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运作的方式、方法。怎么样去能把这个市场运作到最佳状态。但是这些都是说必须我去牺牲软件开发这一块。来纯粹作公司的管理,市场运作。但这一块还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但是现在逼得我不做不行了。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百佳纳税名单中,江民公司是软件行业入选的5家之一,销售额在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靠着自己的技术和努力,王江民成为中关村的亿万富翁。有了钱,他没有过起奢华的生活,而是捐给了残疾人、教师和贫困的大学生。除了回报社会,他还为别人投资项目,虽然迄今为止他还没从这些投资项目里拿过分红。当然,王江民就是王江民,驰骋中关村六年,有时还是那么憨厚、那么单纯。 
     
    在中国的软件发展史上,王江民绝对是可圈可点的一个人。除了他的勤奋刻苦,他的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他做人的成功。在对大学生的演讲中,王江民总是不忘忠告:年轻人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才实学,要坚持勤奋学习,知识丰富了,能力高了,才能抓住机遇,机遇有的是。

  • 《第一财经周刊》:魅族如何大变身?

    2006年开始,黄敏和其他近200个经销商被迫要进行一个当时看起来充满风险的商业抉择。他们的上家—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魅族)—决定停止新款MP3产品的开发,并且在两年后完全转型为一家智能手机公司。魅族创始人黄章在2002年创立的这家公司已经是当时最成功 的本土MP3制造商之一,仅2006年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但这并不足以从商业逻辑上证明魅族可以转变成一家成功的手机公司。与MP3这种技术含量不高 的行业不同,智能手机领域聚集着所有大牌公司。
      黄敏当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MP3市场的颓势,如果跟着魅族转型做手机,他将能够加入到当 时兴起的智能手机潮流中,并且能够获得比原来MP3更高的利润空间。但黄敏同时被告知,按照魅族的要求需要在临街建立手机专卖店,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可不是一个新市场,而魅族却是个十足的新?手。
      如果有信心,黄敏当时不多的信心应该是来自于创始人黄章及其数量不 菲的MP3追随者(俗称“煤油”)。而网名为J.Wong的黄章在“煤油”中极具号召力。
      黄敏后来选择继续追随J.Wong和魅族,而 魅族第一款手机(也是唯一一款)M8直到2009年初才上市。现在看起来他做了一个并不糟糕的选择:现在,黄敏的7家专卖店每月正常进货量都在四五千部左 右,由于不做批发,这个数字也就是M8手机实销数。
      魅族营销总监华海良对《第一财经周刊》称,M8从2009年2月发布到2009年5 月收入3亿元,整个2009年度的销售量有几十万部。这一数字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似乎有部分水分,“我觉得可能在十几万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资深 调查机构的分析师说。
      即使如此,上述分析师依然对魅族有良好的评价:“M8无论是外观、功能还是硬件配置、操作系统,都比较好,而且也 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审美倾向,只是确实模仿了iPhone(手机上网),我觉得M8就是iPhone的中文版。”“他确实开发出了一个不错的产品,也得 到了行业的肯定。这家公司的文化也并不激进,我在几年前接触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家稳扎稳打的公司,我看好它的未来。”LG电子移动通信产品市 场部产品经理李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为“煤油”设计
      虽然不是周末,黄敏那四 五十平米的深圳华强北魅族专卖店里却来了不少人。与普通的手机专卖店不同,它看起来更像一个体验店:斜装的荧光蓝色大门,店内没有柜台,一共只有一款产品 —M8手机,店中间是两台背靠背放着的宽屏幕台式电脑,两个穿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购机者安装软件,还有六七个穿着同样制服的人在跟三五成群的顾客 介绍着这唯一的产品。墙角上的两只低音炮使劲响着年轻动感的音乐。
      “顾客基本上全是这些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他们喜欢玩手机。”黄敏说,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是他所经营的7家魅族专卖店中生意最好的一家。
      黄敏得知魅族将变成一家手机公司的消息是在M8的想法大致成型之 后。那段时间,黄敏经常到珠海出差。黄章喜欢与经销商们坐在地上泡茶聊天,所聊之事却是产品,而非销售。“他会就是否添加某个功能询问我们的意见,也会激 动地向我们描述新的想法。”
      黄敏称,讨论激烈时,黄章甚至会叫手机工程师参与进来,把每一点好创意都记下来。经销商的平均年龄没比“煤 油”年长多少。黄敏称,魅族有两个经销商QQ群,1个160人,一个130人。
      黄章规划中的手机将延续魅族MP3的风格:高配置、高性 价比。这不仅吸引住了原有的经销商,也吸引住了从MP3时代就跟着魅族的“煤油”们。由于一条特殊纽带的存在,他们没有因为魅族不再推出新的MP3就抛弃 它。这条纽带就是魅族的官方论坛。
      从2003年6月第一款MP3产品上市起,魅族论坛就正式开通。目前,它已是一个拥有160万注册用 户,日均发帖量超过5万,同时在线IP破万的论坛—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论坛了。黄章也在这里注册了自己的ID:J.Wong,据称他每天至少花4个小 时浏览论坛。从MP3时代开始,许多“煤油”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到魅族的论坛上看一下J.Wong又发了什么帖子。
      当黄章在魅族论坛上 透露M8手机参数时,很容易引起了“煤油”的关注。“配置太诱人了!”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财务刘春对《第一财经周刊》称,自己一看到参数就产生了换手机 的冲动。这位25岁的公司人是拥有三款魅族MP3的老“煤油”。为了抢先体验,他填写了M8内测版的购买申请,并把2080元汇至魅族指定的账户。
       黄敏表示,魅族之前成功的产品策略和“煤油”们不断升高的期待值,让自己打消了魅族转型的种种疑虑。
      2008年中,黄敏开始在自己所 属区域市场的电子城等消费集中的场所盘下了铺位,一边卖着停止推新的旧款魅族MP3,一边等着M8上市。一等又是半年过去,期间黄章又多次要求重新开模制 作,直到2008年底,M8才完成了测试。此时,离魅族承诺的上市时间已过去了半年多。没有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黄章发布内测版手机。
       这时候除了一些“煤油”,没有谁会主动在嘈杂的电子城里寻找名不见经传的M8。而魅族也没有足够的财力铺广告以及做其他的营销活动,无法让魅族获取它此时 最需要的—让M8为人所知。
      经销商们与华海良重新坐下来讨论。他们拿出了新的方案—开临街专卖店,重新设计更为醒目的视觉形象,将原来 的黑色基调改为宝蓝色,尽可能把每间专卖店都做成体验店,让消费者在逛街的时候发现魅族,认识M8。
      尽管看起来是一个冒险的渠道策略, 但这个主意得到了经销商的支持。很快,珠三角的主要城市都有了蓝色大门的魅族专卖店。黄敏称,五·一期间M8推出白色款,在门店做了些户外演出之 外,2009年全年再>>无其他需要配合的营销活动。目前最多精力放在了为客户作简单修理维护、安装软件以及申请定制个性系统上面。
       魅族的营销重心似乎一直在公司论坛上。魅族在这里了解用户需求,发布产品信息,获得市场反馈,现在还建立起了自己的手机软件中心。
      超 级玩家
      M8被很多人评价为“iPhone最好的克隆版”,魅族也因此被称为“最正规的山寨厂商”。
       同样都是大屏幕、触摸屏和极简风格的设计,M8每一项功能几乎都是冲着 iPhone来的:厚度上薄了几毫米,重量上轻了23克,还可以更换电池,甚至播放iPhone所不支持的电影文件格式。这款手机也号称制造成本超过 200美元。黄章设计了极好的硬件配置,却也同时给它定了一个接近山寨机的价格—1899元。
      “事实上我们不怕M8像苹果,我们卖的就 是符合苹果所带来的技术趋势的产品,iPhone在中国的粉丝越多,M8的粉丝也会越多。”黄敏认为,魅族最主要的消费者是那些会考虑性价比的手机玩家, 因此M8手机的竞争对手更多是国外大牌智能手机的水货,而不是那些占领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诺基亚智能系列跟行货iPhone。
      在很多 “煤油”看来,J.Wong这个喜欢泡魅族论坛的客家人更像是一个有某种特权的超级玩家。“我是负责销售的,但我也是M8的主要研发者之一,我们每个人都 是研发者。”华海良说,“我们希望是一个玩家的集合,造出自己喜欢的手机。”
      黄章请了业内知名的EICO为M8做了UI设计,并坚持大 部分硬件元器件由大厂提供,甚至某些功能还要在iPhone的基础上作提升。这使得M8手机在稳定性方面面临比别的品牌更大的问题。2009年底,M8手 机遇冷死机的事件时有发生。
      黄章对售后的重视某种程度上赢得了“煤油”的谅解。在M8推出不久,他便在魅族论坛上称:M8手机有问题, 三个月之内,都可以到魅族专卖店免费更换新机,还承诺“免费更换到M8停产为止。”
      华海良称,几乎所有来自用户的更换需求,魅族都免费 快递给用户。有一次魅族买了一麻袋的耳机海绵套,快递给需要更换的用户。“邮寄费用是海绵套本身价格的几十倍。”
      刘春表示,尽管M8手 机尚未做到完美,但魅族的售后服务却令其满意。M8正式版上市不久,作为老用户他收到了魅族公司寄来的免费电子配件;几个月后,他又免费将内测版的手机换 成了M8RE(补丁版);2009年3月,他再次换到了内部硬件大幅变动的最新版本M8SE,只花了100多元钱。
      黄敏 称,J.Wong的处事顺序往往是这样:当一种手机出现的问题在论坛上被反复提及时,他就会感到严重的焦虑,极有可能在很冲动地想挽回客户体验的情况下, 作出一些导致高投入甚至实在难以实现的承诺。他言出必行,但有时却在发现成本投入是一个无底洞时,又不得不收回成命。
      “三个月内包换手 机”的承诺做出后,黄章最初不想“翻新”只停留在打磨上光、基本维修的层面,他要求这些手机送回原厂后,该换的元件就换,并重新做调试。“翻新一部旧机的 功夫,都能再生产出几台新的了。”黄敏认为黄章是个没有什么成本概念的老板。后来,在经销商跟财务的压力下,黄章不得不放弃这一政策。
       魅族如果要成为一个可以挑战大品牌的公司,黄章这个超级玩家可能需要更加重视一些现实问题。“所有的配件都用最好的,但大品牌一块电池卖200多,我们却 卖68块,手机已经利薄,配件则完全不赚钱。”黄敏说。

  • 韩国人还好意思说裁判?看看1988年混乱的汉城奥运会

           在刚刚结束的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首先冲过终点的韩国队因为犯规被取消资格,中国队打破世界纪录,夺得本届冬奥会第四枚金牌。 
          
           赛后,韩国《朝鲜日报》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韩国网友看到报道后,对比赛结果感到不满的同时,纷纷指责裁判。一网友称“裁判有没有长眼睛,那种情况怎么能被判犯规,这样算犯规的话,干脆取消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吧。”“这个英国裁判就是以前奥运会判金东圣犯规把金牌判给美国选手的人,好像故意针对韩国。”

      也有人指责这是加拿大的阴谋,称“加拿大害怕在总成绩上被韩国超越,故意剥夺了这块金牌。”

      更有人对中国队也表示了不满,“韩国队实力世界第一的事实大家都知道,靠裁判得到这枚金牌,中国人值得高兴吗?韩国队通过正常的战术夺得领先位置,中国队员自己不小心碰到冰刀,中国队真的希望靠这种方式得到的金牌嘛?”

           其实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种结果时,我就想到了韩国人肯定会是这种反应,因为大韩民国一直有这样的“光荣传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宇宙第一超超级大国大韩民国在一些体育赛事上的光荣历史及事迹!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最让人无法捉摸的莫过于拳击比赛,这次比赛的一个特征就是无政府主义。《拳击新闻》把中量级比赛描述为一场伴着喧闹的“可耻的比赛”。

           此次比赛最戏剧性的是韩国人朴思勋,他用犯规动作向对方腰部击拳,却没有受到任何判罚,苏丹选手阿布扶勒•拉姆丹因遭受违规攻击而疼痛难忍,无法继续比赛。澳大利亚裁判罗纳德•格雷戈尔意识到不对劲,向其他5位裁判进行了咨询。之后,格雷戈尔宣布拉姆丹失利,朴思勋获胜。

           这个裁决让苏丹人非常生气,但由于国小力弱,他们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提出强烈抗议,只能以柔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在超重量级比赛当中,苏丹选手一上场,还没与韩国的金永炫比试,他的教练就宣布认输。

           尽管苏丹人让人们相信朴思勋的胜利是可耻的,但是这也没能阻止朴思勋取得一系列比赛的胜利,获得奥运会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金牌。他这种做法非常有效,在最后的决赛中,他与年仅19岁的美国小将罗伊•琼斯相遇,这位32岁的韩国选手遭到对方猛烈的攻击,次数达到86次;在第二局比赛中,朴思勋被击倒在地,裁判数到8时,他才勉强支撑起来。然而,最终结果跌破了许多人的眼镜,裁判最后以3比2判定朴思勋获得胜利。

           场上裁判员奥尔多•利昂困惑不解,但他还是举起朴思勋的手臂示意他获得胜利。他低声地对琼斯说:“我真没想到他们会这样对你。”面对这样的结果,朴思勋自己也觉得有点脸红,在领奖台上,他举起了琼斯的手臂。琼斯后来被选为汉城奥运会优秀拳击手,但这怎么能和奥运冠军的头衔相提并论呢?这种做法只会更加显示出这件事情的荒谬。

           谣言迅速传开,据说来自乌干达、摩洛哥和乌拉圭的几位拳击裁判受了韩国人的贿赂,奥委会调查并没发现任何证据,谣言也无法得到证实。后来摩洛哥的裁判声称,他投朴思勋的票是为了不让东道主难堪,这话倒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汉城奥运会,更加失礼的是韩国人,他们对于本国运动员的失败非常不满,并且把这种不满发泄在裁判的身上。在9月20日的48公斤级比赛中,美国选手迈克尔•卡巴耶尔险胜韩国选手吴光洙,当时韩国观众的反应极其恶劣。而在21号最轻量级比赛中则发生了殴打裁判事件。当时比赛对阵双方是:韩国选手范忠一对阵保加利亚选手亚历山大•赫里斯托夫。

           新西兰裁判基思•沃克早已注意到此次拳击比赛中的问题,从一开始他就尽量控制比赛局势,他警告范忠一不得违规,用头来撞击对手。然而警告并不起作用,韩国选手置若罔闻,三次过后这位裁判终于失去了耐心,命令记分员扣掉韩国选手一分。在最后一局比赛中,范忠一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沃克命令再扣掉他一分,最终赫里斯托夫以四比一获胜。

           比赛的结果一公布,椅子像雨点一样向沃克身上抛下来,沃克的同行们过来解救,他们请求保安人员保护沃克。不幸的是,保安们非但不帮忙,反而助纣为虐,一名保安一上来就向沃克踢了一脚,保安队长甚至脱下制服在场上追赶沃克。韩国拳击运动员更是视沃克为仇敌,他们暴跳如雷地跳上拳击台,向沃克的后背猛击。后来有人问及此事,保安骄傲地声称:“我这么做是出于我爱国的本能。”
    阅读更多…

  • 谷歌联手监听机构遭非议 被称“政治化的品牌”

    文章链接: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2/722362.html

  • 视频:2030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戴旭)

    我认为下面第二个链接(tudou)中视频上传者说的话有点道理,所以就也把它写上来了。

    不予解释的屏蔽 容易造成误会

    如果说这透露了机密 那么泄露此视频的人当好好教育教育 军事保密要做好

    但是此视频对国人有惊醒之举 还是希望能有所保留的给国人了解下当今形势

    给两个截止到2月21日还能看的链接 http://vlog.17173.com/v/4/2/63/NjM1Njcx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8019667.html

    又或者把视频下载下来:http://f3.r.56.com/f3.c49.56.com/flvdownload/5/3/126634047470hd.flv  把这个地址粘贴到迅雷下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上面的都被和谐了的话,翻墙上youtube看吧: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iUdet9U2s

  • 百度销售员工增至4400人 占员工总数六成以上

    中文搜索引擎百度(NASDAQ:BIDU)日前公布了截至2009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在电话会议上,百度CFO李昕晢透露说,目前百度拥有约4400位营销人员,今年还将继续增加销售人员。以此前百度透露的7000名员工总数计算,其销售员工所占比例已超过六成。据财报显示,百度2009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2.61亿元(约合1.847亿美元),同比增长39.8%;净利润4.279亿元(约合6270万美元),同比增48.2%。不过,由于去年底百度搬家、十年庆典以及增加销售人员等因素,百度该季度营销费用出现大幅增长。

    据百度CFO李昕晢透露,百度目前有大概4400营销人员。按照计划,百度2010年还将继续增加销售人员,以应对凤巢切换之后带来的需求增长。

    李昕晢进而解释说,在2009年上半年,百度一度减缓了销售人员的增加幅度,但在习惯凤巢系统的切换过程之后,百度又开始加速征召销售人员,她预计2010年雇佣人数不会少于2009年。

  • 隐瞒客户收取升级费用:赛门铁克McAfee损失惨重

    最近一位名为Kenneth Elan的美国杀软用户状告赛门铁克与McAfee公司的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经过历时7个月的艰苦官司,赛门铁克公司和McAfee公司终于与原告的律 师达成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给原告37.5万美元了结官司。案件的起因是这位用户控告两家杀软公司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私自更新用户已过期的杀软激活码, 并对其进行收费。审案过程中,原告曾试图将此案升级为一起集团诉讼案件。

    除了赔款之外,两家公司还承诺今后会在更新用户激活码之前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而在这起案件中,原告声称此前根本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提醒,他并指称两家公司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向其信用卡账户收取了76.03美元的升级费用。

    CNBeta编译
    原文:
    tc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