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Windows环境下让 Python CGI 输出二进制文件

    服务器是Windows的,现在的需求是通过一个CGI脚本输出一个pdf(或者是一个图片)。发现出来的文件的大小变大了,然后内容显示不出来或者乱码,估计是\r\n导致的问题。折腾了一下午,找到了答案。现在的代码如下:

    filename = r'D:\example.pdf'  #我这里要输出pdf
    prin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pdf\n\n'
    
    import msvcrt
    msvcrt.setmode(1, os.O_BINARY)   #使stdout为二进制
    
    pdf_file = open(filename, 'rb')
    data = pdf_file.read()
    pdf_file.close()
    print data

     

  • 高达806ppi 夏普推出4K分辨率的5.5英寸屏幕

    当旗舰智能手机已经迈入2K时代的时候,诸多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向4K分辨率发起挑战。继日前有消息称三星Galaxy Note 5将会装备4K屏幕之外,今天IGZO屏幕供应商和无边框手机厂商夏普推出了分辨率为2160*3840的Ultra-HD(4K)分辨率的5.5英寸屏幕,像素密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806ppi,该屏幕计划将于2016年实现量产。

    除了宣布4K分辨率的5.5英寸屏幕之外,夏普还展示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未来展望,计划在未来在手机领域让屏幕分辨率达到8K(4320*7680),是目前主流设备1080P屏幕的16倍。 阅读更多…

  • 性能霸主 初探三星Exynos 7420

    今年Galaxy S6的发布会上三星着重介绍了性能,这也难怪,毕竟本次S6的处理器使用了目前手机处理器之中最先进的14nm FinFET工艺制造,相对使用20nm的骁龙810处理器有着明显优势,那么这颗新处理器到底有多强?请跟随我们一起来初步探究吧。

    7420处理器最大亮点在于使用了三星自己的14nm FinFET工艺制作,该工艺是目前手机处理器上最先进的之一——台积电的16nm工艺尚未实现量产,而7420的竞争对手Snapdragon 810处理器使用的还是20nm工艺,从制程工艺的数值上面来说,自然是越小越好,因为晶体管之间的距离越小,那么相对来说能耗就更低,性能就更强,但若是晶体管之间距离太小则会导致芯片不同部分之间发生漏电流(Leakage)现象,而FinFET工艺为了解决该问题,会在两个传导通道之间加入一层很薄的硅“鳍”。

     英特尔公布的FinFET电子显微镜照片

    FinFET全称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鳍式场效晶体管),是一种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CMOS)晶体管。Fin是鱼鳍的意思,FinFET命名根据晶体管的形状与鱼鳍的相似性,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发明,其工作原理是将晶体管由传统的平面结构变为3D结构,可在电路的两侧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此种设计能够大幅度改善电路控制并减少漏电流(Leakage),同时也能够大幅度缩短晶体管的闸长。

    最早商业化使用FinFET技术的公司是英特尔,该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22nm的FinFET工艺,目前包括三星、台积电和Global Foundries等在内的半导体厂家已经积极投身于FinFET的研究和推进工作。 阅读更多…

  • 联发科发布64位八核全网通手机芯片MT6753:支持全球制式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今天宣布推出旗下首款64位八核全网通智能手机单芯片解决方案(SoC) MT6753,支持全球全模WorldMode规格,满足全球各地电信运营商的需求。MT6753是联发科技继四核全模方案MT6735之后推出的又一款全模SoC产品,采用1.5GHz ARM® Cortex®-A53 64位处理器(CPU)以及Mali-T720图像处理器(GPU),以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多媒体表现,满足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

    MT6753的产品规格包括:

    新一代64位移动运算系统

    • 速度高达1.5GHz的八核ARM Cortex-A53 64位处理器,配合联发科技领先的CorePilot技术,提升移动设备性能的同时,完美平衡功耗。
    • 支持Open GL ES 3.0 及Open CL 1.2 APIs的Mali-T720 图像处理器,带来出色的游戏及UI显示效果 

    先进多媒体功能

    • 支持1080p 30fps H.264视频播放和录制,亦支持最新的H.265 1080p 30fps视频播放,功耗更低
    • 支持1600万像素摄像头,以及PIP(画中画)、VIV(影中影)与影像人脸美化(Video Face Beautifier)功能
    • 支持全高清1920×1080 60fps视频显示,内建联发科技MiraVision™技术,提供数字电视等级的影像质量

    整合4G LTE WorldMode调制解调器及射频技术

    • Rel. 9、Category 4 FDD 及TDD LTE (150 Mb/s 下行、 50 Mb/s上行)
    • 3GPP Rel. 8、DC-HSPA+ (42 Mb/s 下行、11 Mb/s 上行),并支持TD-SCDMA 及 EDGE 以配合旧有2G/3G 网络
    • CDMA2000 1x/EVDO Rev. A
    • 全面射频支持(B1至B41),为全球漫游方案提供混合多个低、中、高频段的射频能力

    整合无线连接方案

    • 支持双频Wi-Fi,从而轻松连接至多款无线路由器,并支持全新应用程序,如运用Miracast分享视像。
    • 蓝牙4.0,支持低功耗连接,适合小型可穿戴设备和其他配件,例如蓝牙耳机

    联发科技资深副总经理朱尚祖表示:“联发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打造完整的WorldMode产品线。MT6735以优异的性价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格合理的4G智能手机选择,广受客户和终端消费者的好评。此次推出的MT6753完善了我们中高端全模芯片方案布局,让我们的4G LTE产品线更加丰富而完整,使全球客户在产品布局上更加富有多样性和弹性。MT6735和MT6753是我们在2015年4G市场的主打产品,我们相信,这两款产品势必引爆LTE智能手机换机潮的爆发。”

    MT6753与先前发布的MT6735管脚兼容,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联发科技MT6753解决方案将于今年4月份开始送样 ,搭载此芯片的智能手机预计在2015年第二季上市。

  • 中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去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数位日裔科学家,“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LED点亮了21世纪”,从颁奖词看出,发光二极管即LED是公认的下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核心器件。几十天后,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报道了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看不到的量子点,为你发光

    在浙江大学课题组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出一 种新型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这意味着这种新型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 有力竞争者。

    “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个带有颠覆性意义的量子点应用,也就是性能优异的‘量子点LED’。”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教授彭笑刚说。

    量子点能大大提高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发光材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量子点会成为明星材料。”彭笑刚认为。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中的电子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空能级,能量就会被释放——如果这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看到这个物质在发光。

    科研人员解释说,在半导体材料中,如果电子掉进空能级的空穴,就会发出光子,这被称为“电子空穴复合”。然而,能复合的电子和空穴在物质中并不是常存在的,复合过程需要电激发或光激发。发光二极管就是电激发的发光器件。

    发光二极管通电时,电子和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它们在相遇时有可能发生复合,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们要有缘邂逅,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电子—空穴对”,最终才能在适合条件下复合,发出幸福的象征——光子。

    为了保证一个较高的复合效率,科研人员常会提供一个复合介质,也就是“发光材料”。在这类材料里安排电子和空穴“相亲”,成功几率会大大提高。学名叫“可溶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简称为溶液纳米晶的量子点,正是非常优异的发光介质,只要电子和空穴一对一的进入到量子点,就会复合发光,发光量子效率可以高达100%。

    彭笑刚课题组正是合成了一种适合于LED的量子点发光材料,然后与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合作做成了新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同时精巧地设计了结构,让电子减缓“步伐”,空穴则加快脚步,促成电子与空穴的有效相会,大大提升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率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这也恰恰解决了彭笑刚所认为的两个关键问题——要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达到现实应用水平,一是怎样量身定制适用于LED的量子点材料;二是怎样设计其结构,以达到最大的电光转换效率。

    至关重要的量子点,究竟是一种什么材料呢?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能表现不同的颜色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它的三维尺寸都在100纳米以下。把它们放入溶液,从此人类有了一类全新的材料,它们具有晶体和溶液的双重性质。从化学角度讲,甚至是一类全新的分子;从材料的前途看,它代表着很多新的可能性。”彭笑刚说。

    量子点的大小,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人眼已经无法看到。正是在纳米尺度,量子点表现出了量子效应——当这些半导体晶体做到小到纳米尺度,不同的尺寸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即使是尺寸相差几个或十几个原子。而通过调整量子点的尺寸,就能得到所需颜色的光。比如硒化镉这种半导体纳米晶,在2纳米时发出的是蓝色光,到8纳米的尺寸时发出的就是红色光,中间的尺寸呈现绿色黄色橙色等。

    “使用不同尺寸的量子点,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颜色,而且色彩非常鲜艳。”参与课题合作的杭州纳晶科技公司的赵飞博士说,量子点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尺寸效应。

    长期以来,量子点的合成依赖于一些特别活泼的、毒性特别高的物质,见到空气就会爆炸,必须保存在冰箱里。彭笑刚在国外时较早的贡献在于,找到了一种“绿色”有机溶剂路线,只要有一个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室就可以做量子点的简便合成。之后,又进一步系统探索了量子点生长机理,使得相对高质量的量子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多种类半导体。很快,这条“绿色”路线在全世界推广。

    “最后找到的方法,就是通过理解晶体生长的特殊机制,用常见的化学品取代昂贵的不稳定原料。科学就是这么回事,没找到之前一头雾水,找到之后觉得挺简单。”彭笑刚说。

    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纳晶科技公司,几支试管和几个或大或小的塑料瓶中,分别装有绿、黄、红各色液体,这就是量子点溶液。把一桶2000毫升的溶液提纯后,晶体大概只有手指头那么点。“但里面‘有’1万台电视机。”赵飞说,这些量子点,可以用来制造1万台使用量子点的新型彩电。

    从量子点电视机播放的演示画面来看,同样是蓝色或红色,可以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鲜艳程度。同样是红色唇膏,画面上却能够呈现和分辨出不同色差的100支唇膏。

    彭笑刚介绍说,量子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生物医疗领域,能用量子点把细胞的骨架完全显示出来。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量子点的不同颜色来同时检测多种病菌或者农药残留。而且,因为量子点吸收能力非常强,能够极大提高灵敏度。照明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使用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更加接近于自然光,并且发热大大减少。

    科学家认为,量子点可能带来重大变化的产业,首先是显示。目前的第一代量子点显示产品是基于光激发发光,纳晶科技公司和美国的两家公司都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这种新型的背光源,让显示颜色的纯度很高、色饱和高。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则会把量子点显示带入第二代。目前,浙江大学与纳晶科技公司在第二代量子点显示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实用性。这进而预示着,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两个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彭笑刚说,显示和照明都需要白光或者红绿蓝三色光,研究团队接下来将在保持低成本的溶液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开发出各色发光波长的高效QLED,让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为千家万户照明。

  • 宗宁:关于凡客,陈年并没有说实话

    最近看到陈年对凡客的反思很火爆,之前大家都喜欢成功的例子,现在大家都喜欢看这种失败的例子。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被一个黑媒体提出来作为主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陈年口述凡客过往:我曾经生产出的服装都是垃圾”,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我就脑补了雷军。

    不过总的说来,陈年没有说实话,不能说每一句都不是实话,但关键的部分都不是实话,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比如比较明显的几点,说员工很多是凑热闹,说现在的改变是雷军的指点,说只做衬衣是为了专注单品,说为了让人离场所以把公司搬到了亦庄,说以前的产品都是垃圾。这就好像是同样吃清水煮白菜,有钱人吃是减肥,没钱人吃就是吃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处的环境。当然,这些言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因为这些言论否定了凡客之前的员工和产品,而且基本侮辱了凡客之前的客户,尤其是忠实客户,喜欢穿垃圾的用户是什么人呢?前两天朋友圈还看到一个凡客外地搞活动的同学在感慨当年的年轻气盛,我看了一下视频,很多年轻人穿着凡客的衣服走秀,也是蛮青春活力和自信的,说凡客以前的衣服都是垃圾,我相信他们不会认同。

    还有陈年说他很擅长营销,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凡客最后困兽一搏的仿凡客体的中国好声音我要怒放的生命体广告出街弄的和闹鬼一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专门还批评了一下,后来就算从黑底红字换成白底,也无法挽救这一轮策划了。凡客除了凡客体之外的营销一直是乏善可陈的,所以说凡客体只是一个意外罢了。而另一件比较火的请苍老师参加年会,则是凡客转折的开始,请记得和苍老师拥抱过的人吧,他们大概都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你开始背叛你的过去和用户的时候,用最善意的理由去猜测,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活着的机会。

    我在2011年底就写过一篇《电商大佬嘴硬,凡客步步惊心》,后来遇到凡客之前的公关,还表示对此很有印象。我对凡客的判断一直没有什么错误,不管是在扩张品类的时候,还是学唯品会模式去品牌做渠道的时候,还是做了一阵渠道发现不对,又回头做了那个我要怒放的生命,重新做品牌的时候,还是现在开始聚焦做小品类的时候。每个时候都有人会说,你不懂凡客,也不懂电商,就好像现在很多人说我不懂小米一样。其实很多道理都很简单,只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会有奇迹,换一个现实的说法是,大家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只要我发现一个趋势,掌握一个秘诀,然后赶上风口,立刻就能飞起来。这是雷军的理论,虽然小米还没有结论,但是凡客已经掉下来了。

    凡客之前的成功,从宏观大环境来看,是赶上了屌丝文化的爆发,换句话说就是80后二十来岁的时候,选的代言人也正好贴合了这部分人,凡客体也代表了这种文化,而凡客不过是文艺版的屌丝罢了。如果我们不考虑企业运营的任何原因,单说用户的话,凡客也该衰败了,你不能指望我们这帮当年的屌丝三十多岁还穿29块钱的衣服吧。而现在的90后文化,已经不再是我屌丝我骄傲了,而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凡客的陨落,从文化上讲,就是屌丝文化的式微,韩寒已经是国民岳父了,不能再装屌丝逆袭了。

    但从公司层面来说,凡客的失败则是典型的互联网项目失败。在抓时机和风口以及起盘操作上,凡客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是客单价太低了,很快就遇到了行业天花板,为了保证增长率,就不得不扩品类,扩品类就会稀释品牌,本来大家觉得你是个卖衣服的,你非要去卖水壶手串。然后又开始做特卖,给其他品牌的产品做渠道,彻底去品牌化。当然,很快就会发现,这又是错误的做法,凡客本身不是流量大户,玩不起这种流量电商,只好回头接着做品牌。只是中国好声音虽然火爆,但人物代表性显然无法和韩寒、黄晓明相比,你要是把杨坤弄来代言还能呼唤一下80后,弄一批60、90后的选手最后只能是一个诉求涣散的局面,然后,就只好推倒重来,开始走小米的单品模式。

    凡客最后的投资里面有很大部分是雷军来江湖救急的,最后完全模仿小米去做产品,做衬衣,开发布会,我不知道是为了表达感激还是致敬。至少我认为凡客的品牌建设是时代性的符号,远比小米要做的清晰和明朗,并没有什么值得向小米学习的东西,如果一定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客单价太低了。以至于没有办法通过降价来持续释放势能,刚看到小米399的4G手机备案,从1999一直沉到399,这中间带动的势能还是很客观的,可惜凡客一出来就只有29,现在则想去做99,299,上坡比下坡恐怕难太多。类似的案例是京东从卖家电向卖书下沉,就远比当当从卖书往卖家电上爬要舒服多了。

     

    凡客现在的道路是不得已,但很遗憾,依旧不正确。服装的核心是款式、面料、价格,核心的是款式,像手机一样做单爆款,是很奇怪的事情。服装电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上新款,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库存。从这个角度讲,凡客离优衣库的差距是光年计的,因为主要的店址选择、陈列、店员等方面电商是完全没有,全拼产业链和品牌,凡客还是毫无优势,靠单品也许还是可以卖一下养活三百人的团队,但火爆是不太可能的,销售额恐怕也无法再现当年之勇。

     

    这些问题,有些陈年知道,有些陈年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的也并没有说,虽然这已经于事无补,但他确实别无选择。

    转载自http://weibo.com/p/1001603798307410458767

  • 解决液晶画质软肋:量子点电视为何迟到?

    在2015年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个液晶电视的一个新名词进入很多人视野——“量子点电视”,展会上,少数厂商也展示了自家的量子点电视。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量子点技术的研发,实际上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这也是一个旨在提升液晶电视“黑色不黑”等画质软肋的技术,它能够以三分之一的成本,获得类似于OLED的高画质。

    量子点是人们肉眼看不到的极小的晶体,可以改进液晶电视的画质。两年前,索尼在一些高端电视机中采用了量子点技术,现在三星、LG和TCL等厂商也陆续跟进。

    电视机厂商希望利用量子点技术带来的画质提升,促使人们在几年后能够更换掉现有家中的液晶电视,另外量子点技术的进步,也可以让厂商放弃其他更加昂贵的电视技术研发。

    虽然最近才见诸大众媒体,但是量子点技术不是一个新发明。33年前,俄罗斯科学家Alexander Efros和AlekseyEkimov,以及在贝尔实验室研究另外一个晶体管项目的科学家布鲁斯(Louis Brus),共同发现了量子点。

    布鲁斯但是发现,溶剂中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不同尺寸的微小粒子,通过不同尺寸的粒子,可以获得光谱中任何一种颜色。通过调整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发出蓝光、红光、绿光等多彩光线的微粒。

    实际上,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过程中,已经使用了不同微粒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技术,量子点可以改进太阳能的吸收。另外在医学成像领域,量子点的组合,也可以提升电子显微镜检查的效果。

    量子点技术,能够解决现代液晶电视的一个根本问题——背光式液晶电视的颜色和画质,比不上等离子技术或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

    液晶电视的黑色,并不是精彩的“墨黑色”,颜色也并不鲜艳。液晶电视的这一缺陷,和背光系统如何点亮像素的过程有关。

    如果采用CCFL(冷阴极荧光管)作为背光光源,则这还不是问题。不过,在整个液晶电视行业转向LED作为背光源时,黑色和画质问题开始产生。由于LED光源可以让电视机更薄,更加节能,因此转向LED背光源其实是有价值的。

    电视机厂商想了各种办法,解决液晶电视的黑色不黑和彩色不鲜艳的问题,比如对屏幕上的黑色部分降低背光强度,这可以提升画质对比效果,让黑色看上去不再是灰色。

    量子点技术的最大亮点,是它可以作为LED背光源上额外附加的一层膜,调节穿过的光线。量子点可以大幅度提升颜色色域,而其提升画质的成本,只有OLED电视的三分之一。

    一些研究量子点技术的厂商(包括和索尼公司合作的QDVision公司)表示,现有的液晶电视整合量子点技术,其制造过程不会产生过高的附加成本。

    量子点技术已经进入了小型的消费电子设备中,其中亚马逊公司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HDX,是全世界首个使用量子点的平板。另外,华硕公司上个月发布的笔记本电脑(ZenbooxNX500),也使用了3M公司制造的量子点薄膜。

    业内之前还有传言称,苹果2014年发布的iPhone6,将会采用量子点显示屏,但这并未变成现实。

    在今年的消费电子展上,人们看到了LG的量子点电视,稍后三星电子也将推出多款量子点电视。而两家公司在展会之前,尚未开始量产量子点电视。

    科技市场研究机构IHS DisplaySearch的电视行业分析师加农(PaulGagnon)分析说,目前量子点技术推广还存在一个难题,就是为大屏幕电视机制造量子点薄膜存在难度,“量子点技术的软肋是大尺寸,这也是人们还没有看到大量量子点电视上市的原因。”

    量子点技术可以提升液晶电视的画质,但是为何直到今天才整合到产品中呢?这与其说是技术难题,不如说是电视机厂商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

    在此之前在液晶电视的替代技术上,电视机厂商瞄准了OLED电视,OLED可以大幅度提升画质,然而其高昂的成本迟迟无法下降。

    分析师加农表示,OLED电视能够在画质上带来巨大的提升,但是三星、LG等厂商的努力,并未获得成功。比如LG电子,之前一直宣扬OLED的优点,但是在今年的消费电子展上,也推出了自家的量子点电视,至少在目前,量子点电视将和OLED并存。

    除了电视技术的演变之外,量子点技术粉墨登场,也和其生产有关系。今年上半年,道氏化学公司将会在韩国启用一座新工厂,为LG电子或其他公司生产量子点薄膜。

    需要指出的是,道氏化学公司未使用镉材料。这种材料由于具有毒性,已经在多个国家遭禁。

    在过去量子点薄膜的制造过程中,镉是关键性材料。不过道氏化学公司和合作伙伴Nanoco,他们开发出了新工艺,可以在量子点产品中消除镉。

    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量子点电视的成本价格,如何和现有的液晶电视竞争。

    索尼推出第一款量子点电视时,入门款定价4999美元。实际上,这个入门款是在索尼的高端4K液晶电视中,整合了量子点技术。

    加农分析师表示,今年其他厂商也会效仿索尼,在超高清电视中整合量子点技术,而价格将比现有的LED背光液晶电视,上涨三到五成。

    对于那些等待假期打折购买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消费者来说,量子点电视还有些曲高和寡,不过量子点技术,意味着人们将能够用低于一辆车的价格,获得接近于OLED的电视高画质。

  • 在树莓派上使用基于MT7601的无线网卡(如360/百度/腾讯Wifi)

    20150626更新基于 linux kernel 4.0.6 的步骤,建议先看最后更新的部分

    20151205更新,发现在8月13日时,来自4.2的mt7601u驱动被移植到了4.1.5,所以,升级内核到4.1.5或以上,只需要下载  mt7601u.bin 放到 /lib/firmware/ 下就可以了,就是执行下面这条命令。具体来源见 https://github.com/raspberrypi/linux/issues/1090

    sudo wget https://github.com/porjo/mt7601/raw/master/src/mcu/bin/MT7601.bin -O /lib/firmware/mt7601u.bin

    如果内核是4.1.5以上,下文都不需要看了,驱动已经自带,不需要自己编译,只需要补上 /lib/firmware/mt7601u.bin 就可以了。

    否则,看下面的几行来更新系统,再补上 mt7601u.bin ,也就ok了。

    20170107更新,最近把卡格了重新装raspbian系统,是2016-11-25的版本,内核是4.4,发现mt7601u.bin也已经自带,直接插上就用不需要折腾。这个版本的蛋疼之处在于SSH默认关闭,需要在启动分区加上一个名为ssh的文件,才可以开启SSH。

     


     

    首先,更新你的树莓派(避免编译出来版本不对导致不能insert):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upgrade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sudo rpi-update

    更新gcc和g++:

    #可能有点问题,先不要更新  20150506
    #sudo apt-get install gcc-4.8 g++-4.8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cc gcc /usr/bin/gcc-4.6 20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cc gcc /usr/bin/gcc-4.8 50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 g++ /usr/bin/g++-4.6 20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 g++ /usr/bin/g++-4.8 50

    到MTK的官网下载驱动并传到树莓派上:http://www.mediatek.com/zh-CN/downloads/mt7601u-usb/

    解压:

    tar xjvf DPO_MT7601U_LinuxSTA_3.0.0.4_20130913.tar.bz2
    cd DPO_MT7601U_LinuxSTA_3.0.0.4_20130913/

    打开 common/rtusb_dev_id.c,在 {USB_DEVICE(0x148f,0×7601)}, /* MT 6370 */  下面加入以下内容:

    {USB_DEVICE(0x148f,0x760b)}, /* 360 Wifi */
    {USB_DEVICE(0x2955,0x1001)}, /* baidu Wifi */
    {USB_DEVICE(0x2a5f,0x1000)}, /* Tencent WiFi */
    {USB_DEVICE(0x2955,0x0001)}, /* XiaoDu Wifi */
    {USB_DEVICE(0x2717,0x4106)}, /* Xiaomi Wifi */

    打开 include/os/rt_linux.h,找到

    int fsuid;
    int fsgid;

    并把它改为

    kuid_t fsuid;
    kgid_t fsgid;

    查看当前内核的版本:

    uname -r

    显示我的版本是3.18.8+ ,所以下载对应的3.18的linux源码,然后解压:

    wget https://github.com/raspberrypi/linux/archive/rpi-3.18.y.tar.gz
    tar xvfz rpi-3.18.y.tar.gz

    取得root权限,将源码移至/usr/src目录:

    sudo su
    mv linux-rpi-3.18.y /usr/src

    建立内核模块库目录的链接:

    ln -s /usr/src/linux-rpi-3.18.y /lib/modules/3.18.8+/build
    cd /lib/modules/3.18.8+/build

    make mrproper 可以看作更加强劲的 make clean 命令,用来清除环境变量,即清除配置文件,一般编译内核前都要运行:

    make mrproper

    将当前正在使用的系统的内核配置生成内核配置信息:

    gzip -dc /proc/config.gz > .config

    生成编译内核所需要的东西:

    make modules_prepare

    获取内核编译时生成的内核模块导出符号文件。因为不是从头编译内核,所以没有,但是编译内核模块需要这个:

    wget https://github.com/raspberrypi/firmware/raw/master/extra/Module.symvers

    再到网卡驱动目录中编译驱动(进入到DPO_MT7601U_LinuxSTA_3.0.0.4_20130913):

    make
    make install
    modprobe mt7601Usta

    如无报错,驱动就安装完成了。

     

    之后是修改/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我改成这样: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iface eth0 inet dhcp
    
    allow-hotplug wlan0
    iface wlan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iface default inet dhcp
    
    allow-hotplug ra0
    iface ra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其中添加的ra0是对应MT7601的,wlan0没有改,插其他无线网卡应该也能正常用。

    然后修改/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填入要连接的无线网络的配置。

    ctrl_interface=DIR=/var/run/wpa_supplicant GROUP=netdev
    update_config=1
    
    network={
            ssid="yourssid"
            psk="yourpassword"
            proto=RSN
            key_mgmt=WPA-PSK
            pairwise=CCMP TKIP
            group=CCMP TKIP
            auth_alg=OPEN
            priority=3
    }

    最后的priority是该配置的优先级,数字越大越先连接。添加几个就能在不同的地方自动连接了。

    重启机器,用ifconfig、iwconfig等测试无线网卡能否正常工作。

    20150110215621

    rdp远程登录进去,打开Wifi设置后的截图

     

    =========================

    20150306更新:在内核更新到3.18后,驱动需要重新编译,出现了种种问题,在参考了[2]和[3]后,升级了gcc版本和修改了rt_linux.h。

    20150306于RaspberryPi Model B+测试成功,内核为3.18.8。

    20150506更新:在升级gcc后,似乎在make modules_prepare时会遇到compiler too buggy的问题。我又找了一下,还是在树莓派的官方论坛,https://www.raspberrypi.org/forums/viewtopic.php?f=28&t=49864&start=179这里:

    On the first time running rpi-source, you have to have the default gcc 4.6.3. You have to also specify –skip-gcc so that rpi-source doesn’t care about the different gcc in use and what’s been used to build the default kernel. If you run rpi-source with 4.8.2 as the default gcc, you’ll end up getting message like this during the kernel preparation (make prepare?) phase:

    …error Your compiler is too buggy; it is known to miscompile kernels…

    That’s why you have to first run rpi-source with the default gcc 4.6.3 with –skip-gcc parameter. After rpi-source gets all done, you have to change to gcc 4.8.2. The kernel doesn’t let you compile the kernel itself, but you can compile compatible modules for it. It’s bit tricky . It would be great if the default Raspbian gcc would compile compatible modules. Maybe gcc 4.8.3 would not complain about the kernel miscompile problem?

    似乎是先用自带的4.6.3 prepare好了之后,再换用4.8的意思,各位研究一下吧。

    20150623更新:在https://www.raspberrypi.org/forums/viewtopic.php?f=28&t=49864&start=353找到了一个适用于3.18.11+ #776的驱动,传到了百度盘,使用方法:

    tar xzf mt7601-3.18.11-776.tar.gz
    /install.sh

    另外,在github上有了第三方的驱动,适用于kernel 3.19以上的版本,并且被合并到kernel 4.2,所以未来升级到4.2的时候就再也不用烦恼了。如果要自己编译,就到上面的github链接看看吧。


    20150626更新

    今天把我的RPi B+更新到了4.0.6内核,(Linux raspberrypi 4.0.6+ #798 PREEMPT Tue Jun 23 17:48:03 BST 2015 armv6l),然后成功使用了上文提到的github的新驱动。

    步骤与之前的基本相同。以下步骤未详细说明的都在本文中有提及。

    1. 更新树莓派
    2. 确保使用的是gcc 4.6
    3. 查看当前内核的版本,下载对应的源码,解压,移到/usr/src
    4. 建立内核模块库目录的链接,并切换目录到/lib/modules/`uname -r`/build
    5. make mrproper
    6. sudo modprobe configs   #这会生成 /proc/config.gz
    7. gzip dc /proc/config.gz > .config
    8. make modules_prepare
    9. 下载Module.symvers
    10. 切换到gcc 4.8,(就是前文update-alternatives的那几行)不然编译出来会kernel oops,我试过了,20150506的更新也有提到这一点
    11. https://github.com/porjo/mt7601或官方驱动中的src/mcu/bin/MT7601.bin复制到/lib/firmware/下,命名为mt7601u.bin
    12. 下载驱动源码 https://github.com/kuba-moo/mt7601u/archive/master.zip 并解压到你喜欢的目录,在usb.c里自带了很多USB DEV ID,包括360腾讯小米等,应该不用自己添加了
    13.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sudo depmod
    14. sudo modprobe mt7601u(make install 之后mt7601u.ko会放到/lib/modules/4.0.6中,如果有问题就放到/lib/modules/4.0.6+/kernel/drivers/net/wireless/下吧)
    15. 插上你的MT7601,ifconfig看一下有没有wlan0吧
    16. /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中没有ra0部分,只用wlan0

     

     

    相关参考:

    1.在树莓派上使用360WIFI(也适用于小米、百度、腾讯WIFI):http://shumeipai.nxez.com/2014/12/07/raspberry-pi-use-360wifi.html

    2.http://www.raspberrypi.org/forums/viewtopic.php?f=28&t=98913

    3.http://www.raspberrypi.org/forums/viewtopic.php?f=28&t=49864&p=690479

  • TD-LTE是否已经去掉非主流标签?

    关于主流和非主流之争由来已久,几乎在三大运营商开打3G大战之前就已经在宣传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WCDMA被称为国际主流,CDMA2000次 之,TD-SCDMA几乎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非主流的标签,在联通和电信的各种形式的广告中,国际主流到处压制着非主流。

    文/杨海峰

    最近绕道深圳又去广州参加移动开发者大会,在机场通道远远看到一幅巨大的宣传广告,国际主流,领先一步。心理又在暗暗的想,联通和电信还真是死心不改,非要贴这个标签继续混淆概念。记着上半年,工信部已经明确要求当时在TD-LTE上举棋不定的联通和电信在宣传4G时避免使用国际主流这类提高FDD-LTE贬低TD-LTE的宣传手段。

    然而,当我走进看时却发现,这是中国移动TD-LTE的宣传广告,TD-LTE,已经被移动称为是国际主流了,这有点让我没想到,可能是好久没有关注这类广告的原因,不知道这个广告是什么时候打出去的?要知道,非主流标签事实上和TD-SCDMA一样一直伴随着TD-LTE的发展。

    所谓主流和非主流的核心其实就四个判断,一是网络规模,二是用户规模,三是长期演进,四是全球效应。

    那么,从这四个角度判断,TD-LTE是否称得上国际主流呢?要知道在2013年,业界很多人都将TD-LTE当作非主流或者说补充性技术来定位。正好在19日举行的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暨终端产业链合作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透露了这方面的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

    奚国华:4G这一仗干的漂亮

    奚国华信心满满地向与会代表传达了中国移动TD-LTE 4G取得的成绩,并用一句“4G这一仗干的漂亮”和中国移动已超额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局。当然,说4G的成绩最好的就是数据,这里罗列一些干货并做一些解读。

    1.截至11月底,已开通4G基站65万,覆盖10亿人口,堪称全球最快网络建设速度;2014年底将建成70万基站;2015年底前将建成100万4G基站,实现全网覆盖,73条高铁、2.6万公里高速公路全覆盖。中国移动将不断增强4G网络能力,逐步部署多流传输、载波聚合等技术,向更快速的LTE-Advanced演进,把速率从100M提升到200M、400M甚至1G。目前正在进行VoLTE现网测试,力争在2015年实现商用。

    解读:这将是一张全球最大的4G网络(无论是FDD LTE还是TD-LTE),中国移动再次建立起了和GSM时期一样的强网络基础。当然,2015的任务会很重,消费者更多的迁移之后,对网络的要求会更高,移动要想在这一块做好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为此,奚国华提出管道应该更加精的策略,要有广覆盖的网络,保证客户有更好的体验,除了要达到100万的基站以外,部署多流传输等技术、引入LTA等提供更快速的接入速度。在更智能方面向智能感知,智能疏导,智能分发转移,说白了就是要重拾流量经营。从而可以清楚的看到移动明确了后续演进路线,通过载波聚合等技术不断提升接入速率,从而使得其可以和FDD LTE不断竞争。

    2.2014年底4G将达8000万,月净增超千万;2015年底4G客户能够到达2.5亿,4G客户渗透率超过30%。4G规模流量9个月超3G,12个月超2G。

    解读:消费者从来不管你是什么主流还是非主流向来是用脚投票。比如要便宜,大家都找免费WIFI,要速度大家都找3G WCDMA或者现在的4G TD-LTE。根据我个人这一年4G的体验及周边各个领域的4G用户消费看,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有些保守,2015年可再增加5000万。另外,从Digitimes研究报道看,全球TD-LTE用户2014年末将达到9610万,占据了全球21.6%的LTE用户份额,其中81.8%的用户来自中国,8%用户来自沙特阿拉伯,6.9%来自日本。从中国移动2014年11月份数据流量分布来看,2G流量占比37.5%,3G流量占比24.9%,4G流量占比37.6%。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流量的需求和对4G网路的青睐度,2015年三大运营商的发力将使得更多消费者向4G迁移。

    3.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4G终端销量达1亿部,截至11月底,4G终端款型已达664款,千元智能机占比65%,最低价格下探至359元。2015年终端销售目标是2.5亿部,其中4G终端2亿部。而且明确提出通过“五模公版”等计划将五模多频终端拉低到300元以下!

    解读:移动的目标现在很清楚了,价位上最大限度的拉低,使得所有消费者在更换手机时都能支持4G,如果未来三年内中国移动80%的用户更换支持4G的手机的话,那么中国就可以明确在2018年让2G退服,全面清理频谱资源,使得4G规模效应最大化。唯一担心的话题就是如此快速拉低4G终端,尤其是五模多频这样的终端价格,让很大部分终端厂商将退出这个市场。而在过去,2G手机花了20年将手机做到200元;3G智能机花了5年将手机做到200 元;4G手机仅需一年多就要做到200 。由此可以看到,终端厂商的竞争力始终被运营商所左右。

    4.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另有76张商用网络正在计划部署中;GTI(全球TD-LTE发展倡议)已拥有117家运营商成员和97家厂商合作伙伴;预计2014年底全球4G基站将达90万。2015年,中国移动将加速扩大LTE国际漫游范围,与越来越多运营商合作,力争具备LTE国际漫游条件的国家和地区100%开通,实现4G全球漫游。

    解读:我在前面提到,全球效应是主流技术的必备条件,在3G时期,无论是CDMA2000还是TD-SCDMA在中国的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都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CDMA2000因为后续演进和竞争逐渐在全球市场萎缩,而TD-SCDMA仅在中国等少数国家地区部署网络,缺乏国际市场的支持,最终使得这项技术很难更大规模的商业化。目前看,对于TD-LTE而言,相比3G时期CDMA2000和TD-SCDMA都具有更大范围商业化的能力,当然,这其中中国移动的示范性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这对很多国家还处于观望态度的运营商一个积极的信号,TD-LTE完全具备独立组网的可行性和各项能力,尤其是规模化的端到端产业化能力足以支撑TD-LTE的全球性商业化。对于这一点,奚国华也明确表示,中国移动的示范性作用已经完成,呼吁大家不要再等了。

    电信和联通的混合组网的意义重大

    从上述四点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TD-LTE已经具备了我前面提到的网络规模、用户规模、长期演进和全球效应,但这是否预示着真的成为全球主流呢?

    我想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还要看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目前全球4G LTE部署的情况。

    我国是在2013年年底才颁发4G LTE牌照,2014年才陆续开始商用,而在这之前,早在 2008-2009年,日本、欧洲及美国就先后开建和正式商用FDD LTE,由于有先发优势和产业化延伸优势,迅速在全球蔓延,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实现4G商用的国家有220多个,4G网络达300多张。在TD-LTE及FDD-LTE两种网络制式中,全球87%的LTE网络选择了FDD-LTE制式,13%的选择了TD-LTE制式。

    截至今年Q3季度末,亚洲占据了全球43%的TD-LTE网络,不过这其中95%都要归功于中国移动对TD-LTE网站的建设。

    另外一个原因是,与FDD-LTE可以广泛运行于各种频段不同,TD-LTE网络主要运行在中到高频段中(频段越低,覆盖越好),900MHz及以内的频段占据的比例不超过10%。因此,在同时拥有FDD频谱和TDD频谱的运营商一般也是先使用FDD频谱用FDD LTE组网。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频谱资源的稀缺,包括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频谱获取成本很高。而在流量需求不断激增以及载波聚合等技术的不断使用下,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希望积极使用其TDD频谱,包括美国的sprint等公司都在积极进行融合组网模式来最大化其频谱资源的价值。现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TDD/FDD LTE的融合则是缓解FDD频谱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TDD/FDD LTE的融合使得LTE全球漫游成为可能,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多便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即可在世界各国畅通无阻。北美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计划在FDD网络上兼容TDD,以便用户可以在支持TD-LTE的区域进行国际漫游。前面也提到,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推动五模多频全网通终端以及在2015年将实现已签漫游国家100%的漫游支持。

    对于TDD/FDDLTE融合组网来说,TDD本身的技术特性也凸显了独特的价值。在LTE时代,对于大多数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来说,利用下行链路下载数据将成为主要应用,运营商可以根据TDD技术的特性,灵活合理地分配有限的频谱资源,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业务体验。

    那么,从上述事实可以总结出,因为中国本身推动4G就比较晚,而中国移动已经积极部署了一张全球最大的TD-LTE网络,而FDD LTE独立组网早已验证,而随着流量需求进一步激增以及国际漫游等问题,那么,联通和电信进行更大规模的FDD/TDD LTE混合组网试验或者说实现商用就很有必要。

    虽然从企业角度讲,电信和联通初期选择用FDD LTE独立组网可能更好一些。但随着政府全力推动TD-LTE以及目前已经形成的效果看,让电信和联通全面开展FDD/TDD LTE融合组网反而是一步到位的选择,虽然增加了不少难度,但从长远看未必就是坏事。

    加之中国移动事实上也在积极推动FDD/TDD LTE融合组网,在此次大会上,奚国华提到,在产品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抓质量,促创新,包括全网通的终端,这主要是指FDD和TDD的融合,中国移动一直在推进这个事。

    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一年时间里也已在56个城市进行了FDD/TDD LTE融合组网试验,从实验网的角度讲,这个规模已经足够大,而中国移动已经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因此,也强烈呼吁政府全面放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融合组网牌照,让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融合组网配比,即是对两家运营商和消费者的负责,也对未来网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而使得,无论是TD-LTE独立大规模组网还是FDD/TDD LTE大规模融合组网在中国市场都得到检验,由此方可真正将TD-LTE推向全球,成为真正的主流标准,从规模上起码可以做到和FDD LTE各占50%。

    未来,随着频谱资源的进一步稀缺,在3.5G,5.8G等更高频段上,TD-LTE还有更多空间。需要整个产业链进一步加强创新,从而更大范围的推动TD-LTE的使用规模。

    奚国华在最后也呼吁政府能够向全球推广核电和高铁一样推广TD-LTE,我倒是认为只要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足够好,产业链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我相信国际上商用的TD-LTE或者FDD/TDD LTE融合组网的网络数量将不断上升。

    近期,业界对政府在TD-SCDMA的决策问题上给予很多的讨论和批评,但从对LTE的整个决策过程看,有其合理性、大局观和前瞻性,也希望业界将眼光集中在LTE及后续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