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里的中国经济信号

    校园招聘会上的企业少了许多,意味着企业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全力扩张。 (CFP/图)

     

    校园招聘会上的经济信号,别有意味。

    史上最多的高校毕业生,遭遇了一股就业寒流。

    外企、金融和航空业大幅缩减招聘规模,但国企依然在增长,地产则在高薪挑人。

    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徐贲的心开始越来越紧。

    徐贲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在同学们眼中,“很优秀”。找工作前,他甚至通过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能力以及对公司背景的了解,制定出了一个详细的目标企业库,进而锁定9大企业,包括宝洁市场部、罗兰贝格和中海地产培训生。然而,当这9大企业全部将他拒之门外后,徐贲觉得,天都要塌了。

    在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公布的管理学硕士全球实力排行榜中,徐贲所在的管理学硕士项目位列第58位,跻身全球百强。然而,荣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徐的同学共有7人,目前为止,拿到offer的,仅有一人。其所在的管理科学系,共有18个人,目前签了工作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而在往年的这个时候,至少已经有一大半人已经拿到了offer。

    对应届生来说,每年的9月-12月,来年的2月-5月是企业招聘高峰,而春节往往成为分水岭——为了抢生源,一些大企业通常赶在春节前完成招聘,所以,年前这段时间特别关键。

    但是,2012年的第一个招聘高峰都快结束了,徐贲们发现,一些往年的“招聘大户”,要么大幅削减了计划,要么根本就没有动静。

    以外企中的明星——宝洁为例,2011年其在广州招了30人,2012年招了20人,而2013年只招5人。

    2012年12月3日,一场理工科专场招聘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近2万名毕业生撑着雨伞,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冷雨中,学校还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了姜汤。据组织方介绍,2011年的同一天,理工科的专场招聘会也在这里举行。但是,2012年入场企业减少了近50家,缩水近20%,而岗位数量也减少了10%-15%。不仅如此,前来华工宣讲的企业也减少了二三十家,特别是制造行业,“像三一重工今年就完全没有招聘计划”。

    对企业来说,招聘就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一年一度的应届生招聘,则更是如此。缩减还是扩招,都是企业对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经济形势与自身状况的判断。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虽然在继续,但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2011年的80%-90%”。

    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他们遇到的,并非是好日子。 阅读更多…

  • 《南方周末》:水淹互联网

    捧人、毁人、“代表”民意,活跃在互联网世界的地下水军,如同一台台听命于主人的强大机器,只要你付费,他们可以随时为你发动。当互联网为每个人的自由表达准备好了技术工具,网络时代的人们却更难知道真相的样子。

    在一次次网络争斗背后,都潜伏着无数水军。

     

      持续两个多月的3Q大战终于宣告终结。11月20日,工信部责令腾讯和360向用户公开道歉,并立刻停止相互攻击。当晚,腾讯门户和360安全卫士首页挂出了“道歉信”。

      但互联网暗战仍不知终点。

      一位网名为王海的资深水军(指被雇用专在网络上潜水发帖的人——编者注)对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他深度参与了这起大战。自9月初开始,这个专职于接单再转包的水军中间商,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360的委托。

      而另一位受雇于腾讯的网络公关公司总经理也坦率承认了水军的存在,“这一次用得不多,效果也不好”。

      虽然马化腾和周鸿祎没有公开承认自己在这次事件中动用了水军,不过网民们还是饶有兴致地开展了“找水军”游戏,并总结出了规律,如微博的末尾跟着莫名其妙毫无关联的数字或生僻字,就极有可能是水军。“原来水军都是这么计件的啊。”最早发现的网友感慨道。

      生存在网络时代的人们对这样的事件是无从辨别真假的,惟一无可置疑的是网络水军的存在。这是一支庞大的雇佣军队伍,他们受雇于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发帖回帖等方式,在互联网上发布有利于雇主的言论。

      从两个多月前的蒙牛黑公关事件到刚刚结束的3Q大战,水军的“军备”和“战术”彻底浮出水面。王海甚至给3Q大战打上了“水军行业里程碑”的标 签,因为人多了,“一下子暴涨了两三倍”;也因为名气大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都报道了,“只不过把我们叫成了网络流氓”,其实,“我们就是网络公关 业的农民工”。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水军群体萌芽于五年前,三年前开始规模化。到如今,水军已经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论坛、博客到QQ群、邮件组,再 到新兴的微博;也几乎活跃于每一起热门事件、每一个网络红人、每一件消费性产品的推广,甚至个人利益的表达之中,只不过围观的人常常浑然不觉。

      如蝼蚁般生存的水军之上,是策划这一幕幕戏剧的网络推手或网络打手;而他们,又是在贯彻着“制片人”雇主形形色色的意志。

    阅读更多…

  • 《南方周末》:很广州很家常

    ■家常的广州,当然办家常的亚运,这是一届真正的“市办”盛会。

    ■“你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她不完美,但有一颗平常心。”

    等待看亚运会开幕式彩排的广州市民。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飞机落地广州时,记者李志(化名)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飞错了城市。

    机场大厅墙壁上,宝马奔驰广告依然是主角;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机场大巴途中,只有部分彩旗及巨型公益广告牌来直接展示这座城市正在办一件“大事”。

    这超出了这名中央媒体资深记者十几年来的采访经验。“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是中国举办大型盛会的机制。

    “感觉广州在另辟蹊径。”李志说,这点倒是与他十年前采访悉尼第27届奥运会的感受相似,政府有限出资与市场化运作是其承办重大公共活动的一贯方式。

    这条“过分低调”的机场路线是广州亚运的缩影。资金主要由广州市政府筹集,商业赞助达到亚运史上之最,分担了政府的负担,带上隆重的“广州风味”。

    过去两年空前的中国盛事季,以这么一场家常化的亚运会收官,显得意味深长。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意义在于将中国新貌展现给了世界,上海世博会是让世界在中国人民面前举行了一场盛大表演,广州亚运会则向世界展示了另一个不完全一样的中国面孔。

    阅读更多…

  • 《南方周末》:“韩寒是主动不念了,我是被和谐了”——被自毁前程的中学生

    李红豪告别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27)班的教室,已经14个月了。

    华师一附中在湖北省声名赫赫,是数一数二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网站的“知名校友”栏目里,有上百位博导、院士、将军、书记、委员、董事长、总经理,也有少数几位文化领域的知名人物如易中天、蒋方舟。

    2010届高中毕业生,也就是李红豪的一千六百多名同学,如今已经拿到了各自的高考成绩。有406人分数超过600,学校初步统计的理科重点率达到84%。

    作文《草见人命》批注版,原来的作文在规定的作文格里完成。李红豪开始没有拿到作文原件,网上流传的电子版《草见人命》是他凭记忆写的,与原稿作文有些出入。 (李红豪/图)

    李红豪既不在这84%之内,也不在这84%之外。他手里只有一份语文试卷答题卡的复印件。14个月前,高中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这一科,他交了份“另类白卷”——除了作文,答题卡上一片空白。题为《草见人命》的作文得到了25分(满分60),以及力透纸背的四字评语:“自毁前程!”

    他的班主任说,不改正思想,就不要再进教室。于是他至今再没进过教室,尽管学校并没有正式宣布给他任何处分。他用半年时间写了一本22万字的小说,名叫《逃花园记》,自掏3万块出版。这个轨迹很像当年韩寒的模样,李红豪不这么觉得:“韩寒是主动不上学了,我是半主动……应该说是被和谐了。”

    阅读更多…

  • 南方周末: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这么多年,究竟是谁将高考状元装进了套子?谁比状元自己更在乎这个标签?谁是最后留在这个套子里的人?

    一味以竞争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猫逮耗子,我们只是追求比别人逮得多逮得快,却忘记了为什么要逮耗子。”

    “以我现在的价值观,让我重新去考一次高考,绝不会成为状元,”莫思多,这个被高考体制鉴定为最优秀的人说,“这一切其实没什么意义。”

    (梁伟驰/图)

    莫思多,目前定居瑞士,她曾以创历史纪录的文科最高分665分成为1998年重庆市乃至全国文科状元。数学满分。她的分数之高后来者无人超过。她几乎是高考史上的一个神话。

    12年前的6月末,重庆北碚,小女孩莫思多在街头久久踯躅,不愿回家。她的家里,父亲正陪同专程赶来的当地电视台记者焦急地等候。

    令父亲惊讶的是,女儿竟然不愿意接受采访。看着姗姗回家的女儿,脸上挂着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他有些生气。

    而多年以后,回望那一幕,这个别人眼里的“最成功者”,一直拒绝被放入这套价值评价体系之中,拒绝进入“高考状元”这个外表华美的套子。

    一份2009年出炉的调查报告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编制者称,“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这份报告传递的“高考状元理应成为职场成功者”的社会情绪让曾经的高考状元刘进很不舒服,“高考状元其实也是平常人;我们只是抓住了一次机遇,社会没有权力把‘优秀’的紧箍咒套在我身上。”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仇智心理。

    在莫思多看来,那个结论本身的假设就错了,“高考状元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莫思多觉得,调查报告用一个排名来评判成功与否,其逻辑其实和高考无异。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没有意义”——“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也许他根本不喜欢这个考试,也许他适应的那个考试跟这个考试的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并不是所有的高考状元都能轻易摆脱社会强制赋予的那个“优秀”的紧箍咒。

    刘进曾为一个高考状元难过——1979年湖北状元蒋国兵2008年在多伦多自杀。刘进曾开车路过蒋自杀的那座桥,泪水情不自禁就流了下来;在他看来,蒋或许就是因为戴上了社会强制赋予的“必须要优秀”的紧箍咒而不快乐,最终因为不快乐而离开。

    这么多年,究竟是谁将高考状元装进了套子?究竟是谁比状元自己更在乎状元这个标签?一个状元如何才能挣脱社会塑造的这个套子?谁是最后留在这个套子里的人?

    阅读更多…

  • “我从不妄自菲薄”——《南方周末》专访日本女优苍井空小姐

    6月14日,东京迎来了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雨伞根本挡不住斜斜密密的细雨,南方周末记者带着摄影师找到了位于涩谷的Prime Agency经纪公司,小坐十分钟,苍井空来了。5月初,苍井空为中国玉树地震义卖募捐的消息传出后,南方周末记者就设法与其经纪公司取得联系,经过几番交流,终于达成了专访的意向。在日本众多AV女优中,苍井空是较有名气的一位,但绝不是最有名的。她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普通家庭,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从小就因长相清 纯颇受众人喜爱,却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少女,相反,她总给人温顺的感觉。高中毕业后,苍井空进入大专学习保育员专业,2003年考取保育员国家资格。其后 不久,刚满18岁的苍井空在涩谷街头被星探发现,权衡再三后进入AV界发展。她身高仅155cm,但以外形赢得了众多影迷。

    一眼看上去,苍井空是极其“普通”的漂亮女孩子,淡淡的妆容,甜美的微笑,甚至连最基本的假睫毛都没有粘,采访中她常常为一点点小趣事就爽朗大笑。 相对容貌,她的声音有一点点莽,又不失妩媚。她回答问题时特别仔细地使用敬语,用词十分干净。“今天,是我出道8周年的日子,我自己都忘了,早晨打开博 客,有网友留言,祝贺我,我才想起来。”采访临近结束时,苍井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苍井空正在努力学中文、韩语和英语,因为她觉得翻译软件经常词不达意,而她自称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她跑到伞架上帮记者找伞, 送记者到电梯口,电梯门即将关上的瞬间,苍井空90度鞠躬道别。

    自认为性格阳光的苍井空在上海机场“遇到”了许多她的中国影迷,这是她第二次来中国 (Prime Agency/CFP/图) 阅读更多…

  • 《南方周末》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做调查:这是一代工人的命运!

    在许多打工仔看来,加班多的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他们生产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子产品,却以最慢的速度进行着自己的财富积累。办公系统的公用账户密码被设成以“888”结尾,像很多生意人一样, 他们喜欢这个数字。但是他们中或许鲜有人知道,是自己的双手保住了国家的“8”,而他们每天去加班,去买彩票,甚至去买马,却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8”
      我认识两群年轻人。
      一群是与我一样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在象牙塔,与图书馆、湖光山色相伴。另一群工作在钢铁机器,巨大货柜,有无数繁杂精密生产环节的厂区里。这群 人总是把他们的上级叫做“老板”,互相之间哪怕不熟也要大声用粗口唤作“屌毛”。
      在富士康潜伏28天后,我走了出来。我一直试图把这两幅图景联系起来。可是很难。只是这两个地方生活着的人们确乎有着相同的年纪,相同的青春 梦。
      我的潜伏,起因于南方周末对富士康“六连跳”系列自杀原因的调查。编辑部很快发现,南方周末的记者们均因年龄较大无法进入只要20岁上下年轻人 的富士康工厂。相较而言,不到23岁的我,很轻松就被招入了富士康。
      28天的打工潜伏,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并非因为明白了他们究竟为何而死,而是知悉了他们如何活着。 阅读更多…